恒星传媒学院 >招生就业 > 招生简章

艺术与传媒学院 | 舞蹈表演专业介绍

上传时间: 2025-07-21   浏览:0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涵盖中国舞、国标舞等方向,注重实践与舞台经验,并与多家演艺机构合作提供实习机会。专业依托校企合作模式,与青岛电视台、东方影都等13家单位建立实训基地,并定期参与大型文艺演出,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央视晚会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四教四成”(四教: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四成:成人教育、成长教育、成才教育、成功教育)学习活动,具备以舞蹈表演为主,以舞蹈编创、舞蹈评论、舞蹈教学为辅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地方电视台、文化馆站、中小学以及社区等基层单位从事舞蹈表演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恒星五优”(五优:德行好、学力强、理论通、实战勤、国际化)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拉丁舞、摩登舞、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

 

 
 
 
 


师资队伍

       学院通过引进教师和聘用高水平教师并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发展能力。师资数量增长与专业发展基本适应;职称、学历、年龄结构逐步优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现有专任舞蹈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2人,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14人。

 


专业特色

       舞蹈表演专业立足山东青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特色鲜明、实践能力突出的舞蹈人才为目标,聚焦中国舞与国标舞两大核心方向,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构建起独具一格的专业发展体系。青岛地区丰富的秧歌文化为舞蹈创作与教学提供了沃土。专业将胶州秧歌、海阳秧歌等地域秧歌文化融入课程体系,邀请民间艺人与专家共同授课,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采风,研究秧歌的动作特点、音乐节奏与文化内涵。学生以地域秧歌为灵感,进行舞蹈编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舞蹈作品。

 
 

       专业积极搭建多元实践平台,与地方歌舞剧院、文化传媒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演出机会。学生能够参与大型文艺晚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在实践中积累舞台经验,提升综合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比赛,以赛促学,在竞争中锻炼能力、展现风采。此外,还定期举办校内舞蹈展演、毕业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就业方向

 
 

       舞蹈表演专业的就业方向较为多元,首先,舞台表演是核心方向,学生可进入专业舞团、剧院、演艺公司成为职业舞者,参与舞蹈剧、音乐剧、晚会等演出,或通过选秀节目、商业演出拓展机会。学院与青岛碧海帆影演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亦念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威海成山头风景区等多地进行战略合作,确保学生就业渠道。

 
 
 

       其次,教育领域需求稳定,可在中小学、高校、艺术培训机构担任舞蹈教师,或开设个人工作室。此外,影视娱乐行业也是热门选择,如进入影视剧组担任舞蹈编导、动作设计,或为明星伴舞、参与综艺节目编排。再者,也可选择自主创业,成立舞蹈工作室、文化传媒公司,承接商业演出和活动策划。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景区驻场演出、文旅项目策划等新兴岗位也逐渐增多。

       总体而言,舞蹈表演专业就业需结合专业技能与市场趋势,持续提升编创、教学等复合能力以适应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