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传媒学院 >招生就业 > 招生简章

艺术与传媒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

上传时间: 2025-07-11   浏览:0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自创建以来,致力于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架构,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的制度与形式,建立与完善“产教融合、双师共建”模式的教师队伍培养与聘任制度;强化实践育人,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国际化、时尚化、产业化、项目化,加强区域服务能力建设;立足青岛时尚城市文化,力争成为行业产业发展和时尚设计人才培养创新高地。


一、专业优势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前身为服装设计与制作,是我校初期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属于山东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领域。该专业经过8年的建设目前专业师资完善,培养学生共计600余人。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专业立足青岛,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依托青岛纺织服装产业优势,以“创意与市场融合,艺术与技术并重”为主要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本土民族文化积淀,同时兼具国际化视野、灵活机动的运用现代服装设计理论体系的能力,结合服饰美学和时装艺术特点和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能够针对当下服装流行趋势、市场需求和社会意识形态特点的进行服装设计研发,成为能从事成衣产品和服饰产品开发、文化创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通过服装设计基础、时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制作基础等系列课程学习,能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设计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和掌握服装设计及服装品牌建设的正确方法。能够在服装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时尚创意设计、文化创新与设计、产品策划与设计开发、时尚策划与管理、服装纸样与工艺设计等相关工作。适应服装艺术与科技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基础、时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制作基础、服装立体裁剪、服装CAD、服装立体造型艺术、服饰配件。

就业分析:纺织服装行业前景光明,红领、绮丽、巴龙、鲁鲁帝、即发等青岛本土服装名牌企业,一华正红、恩玛秀丹、不裁等原创设计师品牌,我校服装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三、师资力量

 

       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双师比例达100%,专业带头人在新加坡南洋时装艺术中心、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青岛纺织服装协会等担任社会职务,在行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教师队伍由行业产业领军人物与企业一线设计师、高级技师组成,以推进教学与产业无缝对接。

       近年来,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类教改课题10余项。专业建设有省联盟课程2门。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目录榜单内竞赛-艺术A类大赛,共计获奖50余项。我们不断持续优化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质量的“创新、创意、创业”时尚设计人才培养。

 
 
台法,副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新加坡南洋时装艺术中心技术总监兼设计师,青岛时装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家服装独资企业技术总监,杭州服装人才培训基地服装高级讲师,北京服装人才培训机构高级讲师,青岛服装设计师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楠,副教授,中共党员,创意设计学院行业院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负责人,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山东纺织非遗工委会委员。参与省在线联盟课程2项,主持2项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发表期刊论文十篇,北大核心论文一篇。

孙显慧,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创意设计学院行业副院长,讲师,研究服装设计产品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关系,OBE理念下的专创融合课程设计,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立项参加双创类大赛多项。双师型教师,发表论文若干。

王辉,讲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主持省在线联盟课程《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主持3项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主持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发表论文若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受理发明专利一项。

王文静,讲师,中共党员,韩国时装设计协会会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艺术与设计教育分会会员;国家级专利3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7篇;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教研教改课题1项;获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闫晗,讲师,中共党员。现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服装创意设计。科研成果:发表论文3篇,软著1项,主持市、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市级以上课题3项,获校级一流课程,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

韩晓文,讲师,中共党员,独立服装设计师,山东省十佳时装设计师,山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中青就创职涯研究院委员。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4项,主持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若干。

赵娅丽,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并荣获国家级奖项。主持多项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荣获山东省十佳设计师,发表论文若干。

王淑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主持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项,立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项,发表论文若干,荣获山东省优秀设计师。

张晓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外设计视觉艺术研究院设计研究员。主持科研项目5项,指导学生获国省级大赛奖项10余项,主持教学研究1项,教学改革立项1项。国家级教师大赛一等奖,辅导优秀本科毕业生25余人。

王萌萌,硕士,毕业于韩国汉阳大学服装学专业。现任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形象艺术设计。科研成果:发表多篇论文、获专利立项2项。主持市、省课题各1项。指导学生获省级奖项1项。

房霖原,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主持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青少年规划课题1项,已受理软著1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1项。

刘娅翡,获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1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年项目立项1项,学生参与科研项目3项,负责学院国际合作工作。


四、实践环节

 
 

专业课程的体验设计实践

       注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造型、色彩、材料等设计要素,市场、成本、营销等商业要素的敏锐感知力和创造力;注重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商科思维,训练学生结合商业实际运用设计要素进行服装设计理念的构思与表达;注重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强调技术和设计的交叉融通。
 


实践性课程与设计实践

       通过社会调研、采风、课程设计、设计实习、大型活动组织与策划实践、专业创新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展览等实践性课程,参与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运行流程,将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变为实际拥有和掌握的能力。

 

比赛和考试中增长才干

       组织参加各类设计与技能大赛、设计比赛与资质证书考试,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体现应用型教育的特色。专业与“花手箱”设计师品牌集合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产学项目、服装成衣设计大赛、项目教学活动。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美誉情”全国设计大赛、“大浪杯”服装设计大赛、“虎门杯”服装设计大赛、青岛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等全国和省市级比赛,在比赛中屡屡斩获佳奖。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设计能力,获得了业内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学生毕业后可在服饰生产、研发、销售企业;服装技校及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从事服装服饰设计研发、生产与管理、市场营销(零售)及培训教学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艺术学、设计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面向服装设计、时尚买手、时尚编辑、服饰展示、时尚摄影、时尚造型、时尚潮流研究顾问、服装销售、服饰品设计等领域工作:

1.商业企业服装、服饰品牌设计师与制版师;

2.大型商业企业服装品牌形象顾问、陈列师、督导主管、陈列培训师;

3.大型商场(除服装外)其他品类时尚商品如化妆品、眼镜、珠宝等的店面陈列设计与橱窗设计;

4.时尚行业协会、时尚传媒(刊物、网络、电视)及其他相关行业,从事编辑、制作与管理、组织策划等工作;

5.时尚媒体、电视剧或电影行业从事化妆与造型、服装设计、形象设计工作或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自由职业者;

6.服饰配件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独立个人时尚工作室等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魏也 
山东恩雅服饰集团首席设计师 

蓝建安
巴龙服饰集团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