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传媒学院 > 新闻快讯

【优势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上传时间: 2020-05-15   浏览:0

    艺术与传媒学院概况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下设的艺术特色学院之一,现有舞蹈表演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印刷工程5个本科专业;舞蹈表演、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策划与设计3个专科专业。

  学院聘请国内优秀行业专家及教授,给学院专业发展带来行业第一手动态及资料。学院积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先后与青岛电视台、青岛东方影都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万达影视基地、港中旅海泉湾有限公司(天创大剧院)、青岛数字工厂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多家稳定的艺术实践基地。

  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曾在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山东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全国健身操舞大赛、山东省青少年舞蹈比赛、国际体育舞蹈锦标赛等比赛中取得特等奖及一二等奖若干;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获铜奖。同时,每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大型文艺演出,为学生提供了走出课堂、展示才华的舞台;学院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合作的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更是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和艺术感知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与美的传播者。
 

  

一. 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以动画专业为基础,以双师型教师为特点,以校企合作为优势,以影视学、设计学为学科依托发展起来的新兴艺术类专业。2018年4月通过教育部审批,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为社会培养数字影像复合型应用人才,以满足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培养具备数字媒体设计、影视后期编辑、影视特效设计等制作和创作能力,兼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管理和服务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设计人才。本专业教学依托校外影视传媒公司,坚持以影视项目为教学主线,提供虚拟项目、企业项目等多种重视实践教学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项目,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创新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影视行业发展需要,在影视领域及相关行业内,从事影视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合成、动画合成等方面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就业分析

  近几年根据国家政策的推动,影视文化行业蒸蒸日上,当下诸多传统电视台、影视公司、大型网站都在向数字影视产业靠拢,大量招募专业影视人才,根据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的技术和艺术的要求,影视数字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毕业生可在各级电视台、影视动画、传媒广告、网络多媒体、网络游戏、动画制作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主要岗位有:后期合成师、特效合成师、Paint擦除师、Roto绘制师、视效制片师、动画合成师等。

五.行业人才需求

  学院按照学校“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1.适应社会需求 完善人才培养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推行“行校对接、实岗实训”,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交替”

  为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就业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实现“教与学”一体化。积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与产业的联系,让专业教师、同学都参与到产业项目中去,起到产业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教学、科研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互动多赢的良好效应。

3.课程设置优化整合

  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社会需求、课程内容进行新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形成由通识课程、交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双创基础课程、双创专业课程六个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大的课程模块上增加了双创教育模块,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力度。

4.课程设施

  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模块、基础实践课程模块、影视创作制作模块、影视动画制作模块、影视综合创作模块、双创教育基础模块、核心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Animate)、NUKE后期合成、三维动画创作(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MAYA)、影视特效创作]、专业特色课程(影视后期创业实践)、关键实践环节(影视实操项目式教学)。

六.产教融合

  围绕以“融媒体中心为平台,以工作室项目教学为基本模式,以市场化运营为机制”开展,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以工作室项目教学为基本模式,根据项目需求组建由学院教师及行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项目教学团队,实现作品产业化,整合可利用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把工作室项目教学的模式与集团融媒体中心平台相结合,打造集“实践教学基地”、“内容生产、分发基地”为一体的综合产教融合平台,在服务社会的实战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使其成为在专业领域高水平应用型管理人才。

    强化实践教学

  1、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摄影与制作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低于50%)。

  2、把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3、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学科竞赛获奖等)。

  4、独立设置分类选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教学渗透。

  5、学院成立专业创新创业小组,实行“一专业一学科竞赛”活动。

  6、项目教学独立设课,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7、“走出去,引进来”,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学到更多企业单位所需要的知识。构建起“产学研创”互利共赢、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1、经费报销、课时费要附实践教学计划、总结、实习图片等。

  2、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实验实训、专业实习、专业性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都明确到人才培养方案。

  3、对专业实习采用信息平台监控+教务处人员随机检查,强化过程监控。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与政策保障

  1、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纳入年度考核,与职称评聘晋升挂钩。

  2、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

  3、有实践经验行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

  4、加强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每年都会投入)

  5、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确保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
 

 
 
 
 
 


 

  融媒体中心

  恒星融媒体中心依托校园媒体设施,整合各类新媒体资源、生产要素,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行“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大平台盈利”的运行模式,将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阵地、内容生产基地、学生实践基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推进学校媒体在机构、渠道、平台、人员、教学等方面深度融合。
 

七.师资介绍
 
 

  1、郭建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头人 教授,从事教学工作16年。

  2、衣文志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骨干教师  副教授,从教18年。

  3、郭志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员,讲师。

  4、林华艳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骨干教师  教学督导。

  5、郑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骨干教师, 中共党员 讲师。

  6、姜厚智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骨干教师。

  7、刘晓宙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骨干教师,硕士,讲师。

  8、祝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青年教师,绘画专业  硕士。

  9、魏雪婷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青年教师。
 

  咨询热线:李老师15066895109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传媒学院欢迎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