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22-08-19 浏览:0人
近年来,大学生游泳溺死事故多发,溺水是造成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如果只是等着专业人员来救治,也许就丧失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可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关头自救、互救非常必要。下面为大家带来防溺水安全注意事项,快来一起学习吧。
预防篇
如何预防溺水?
NO.1
不单独到池塘里游泳或游玩,不到不知水深浅的区域。
NO.2
在水性好的人带领下,有组织的学习、练习游泳。
NO.3
下水前先做肌肉运动,预防游泳时突然肌肉痉挛而失去行动能力。
NO.4
加强对溺水方面的知识培训,比如如果不会水或者水性不好,尽量不要靠近水源,也不要去游泳。
2
救助篇
溺水如何自救与施救?
注意
当发生溺水时,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
NO.1
正确的自救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能够进行呼吸。
NO.2
保持镇静,向岸上的人求救。等待救援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将身体抱成一团,采取仰面位,双脚蹬水保持漂浮。
NO.3
前方漩涡不能及时躲避时,将身体伸展到最大,增加在水中的漂浮面积,经过漩涡边缘时,爬泳快速游离漩涡。
NO.4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NO.5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NO.6
当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内淤泥、杂草,摘下假牙,松解衣领。仰头抬颌解除舌后坠,以保持呼吸通畅。
3
误区篇
误区一 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游泳圈就像救命稻草,安全可靠。但游泳圈真的安全吗?答案是,不!因为游泳圈不是救生圈。游泳圈重量轻、易破损、易漏气、抗压能力差、易爆裂。相比游泳圈,救生圈在重量、材料、性能上有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因此使用游泳圈也会出现溺水。
误区二“倒挂控水法”靠谱吗?
在电视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倒挂控水”,方法是把溺水者倒挂背着跑控水,有人把溺水者放到水牛背上控水。这样做对吗?“倒挂控水法”不仅会耽误黄金抢救时间,更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误区三会游泳的人,就不会发生溺水?
切勿以为会游泳,在水中就会很安全。据了解在溺水者当中,有不会游泳的人,也有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会游泳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
误区四 溺水只会发生在野外?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溺水除了会发生在河边、池塘、湖、水库等户外,游泳池等地方发生溺水的案例也特别多,且有增多的趋势。所以即使在正规游泳池,也要有所警惕,做好安全措施,牢记游泳安全做法。
4
叮咛篇
安全注意事项
1.游泳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否则游泳时用力不当,会造成肌肉韧带拉伤。
2.做完热身运动后,要先往身上淋一些游泳池的水,使机体适应后再下水,否则容易导致抽筋。
3.游泳的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在两小时以内。
4.每次游完泳,要先用清水清洗眼睛,如耳道内有水,一定要清理干净,然后洗个淋浴,减少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如结膜炎、中耳炎、皮炎等。
5.空腹和饱腹时不要游泳,空腹游泳容易使人虚脱,饱腹游泳可产生消化道不良症状。
6.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7.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温馨提示:
暑期已经临近尾声,外出娱乐时,切记严防溺水,人身安全时时记心间,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