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传媒学院 > 新闻快讯

艺术与传媒学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

上传时间: 2023-05-21   浏览:0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为进一步将“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落细落实,团中央陆续针对五项具体措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发布工作指引,带动全团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化能力,顺利实现就业。

  现就“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发布如下

 

工作目标

  不少于25%的高校团支部与城乡基层团组织结对,组织高校团员青年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实践计划。
 

具体内容

摸排需求

  县(市、区、旗)团委摸排审核辖区内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常态化报到的项目周期原则上在3个月以上,做到需求项目化、项目岗位化。

组织结对

  坚持组织推荐与自愿合作相结合,省级团委统筹,有需求、有条件的高校和地方团组织协同对接,统筹谋划推动各自下级团组织结对共建。高校校级与县级团组织结对共建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完成结对后校地团组织协同根据需求情况和供给能力形成项目清单。可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开展课后服务、组织社会调查、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基层团建等。

岗位对接

  高校团委根据报到岗位需求,组织校内团组织对接岗位、开展服务,县(市、区、旗)团委和基层团组织积极配合;鼓励和倡导日常社会实践机会较少的团员学生积极参与。

兼任职务

  综合服务事项、时长频次、工作成效和群众反映等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团员可推荐兼任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副书记、委员或团建指导员、青年干事等职务,进行重点联系培养。

认证评价

  建立高校团组织与地方基层团组织协同管理、双向评价制度。高校团组织应将大学生参加社区实践计划情况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符合志愿服务标准的工作计入志愿服务时长;将兼任基层团组织职务等团内激励内容记入“智慧团建”系统。

丰富载体

  统筹结合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社区青春行动、“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载体开展。
 

一缕馨香
你将玫瑰无私给予,留手中芬芳
数行文字
你将诚恳敬业书写,于心间流淌
几点星火
你将引航灯塔点亮,予他人方向

你矢志笃行 砥砺深耕
秉热血 捍卫志愿信念
用实干 履践奉献初心

你奋斗之姿 拼搏之态
谱绘青春图景 奏响志愿赞歌
以行动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铮铮誓言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