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24-04-26 浏览:0人
4月23日,青岛理工大学朱宏轩教授以《传统工具设计观念史研究》为主题,向我校青年教师分享了在课题研究视角与基金申报上应该注意的关键要点。
朱宏轩教授是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作为设计学学科带头人、产品设计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朱宏轩教授曾获得“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拔尖人才”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主持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山东省人文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多项重量级课题。
“做科研要沉得下心思。”朱宏轩教授分享,青年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要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切忌好高骛远、盲目追求热点。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做好科研。朱宏轩教授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引导与会教师树立积极的科研观念。他提醒与会青年教师,切勿荒废时光,要有敢于“钻”的精神。
除了科研,朱宏轩教授还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是不可多得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也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深入调研考察是选题的重要来源。”朱宏轩教授分享,通过实践发现大众造物的贡献,才能逼近历史的原初所存,发现科研之美。
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从教以来,朱宏轩教授代领团队奔走各地,探索曲阜琉璃瓦、崔字牌小磨香油、青州隆盛糕点等传统造物之美,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认知和考察能力,在旅途中拓展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实践调研,朱宏轩团队获得了一手数据,发现了传统选题的新视角,给出了“旧问题的新答案”,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这样的教研方式,也给了与会教师开展实践课堂的新启发。
“我们既要树立科研上“钻”精神,也要树立实践中“磨”的毅力。” 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林表示,此次讲座我院教师反响热烈,拓宽了课题研发的新思路。今后会有更多的专家走进恒星,为教师赋能,助力谱写恒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供稿 | 赵浩云
编辑 | 裴雅琦
初审 | 孙宁博
复审 | 赵亚麟 吉忠凤
终审 | 李 林 侯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