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基层需求”为核心,组织245名学子组建44支实践队伍,深入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公益服务一线,将艺术与传媒专业技能转化为社会服务实效,实现实践育人与社会价值的双向赋能。
据统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现有学生总数3851人,本次暑期“三下乡”共动员245名学生参与,参与比例达15.8%,创下学院规模化实践活动新高。活动精心构建分层实践体系:其中校级专项团队8支,参与人数65人,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实践;院级实践团队33支,参与人数180人,覆盖更多学生群体,实现“全员可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实践目标。同时,学院配备10名专业指导教师全程跟进,从实践方案设计到现场服务指导,为活动质量保驾护航。
为打破以往小型实践活动“零散化、短期化”局限,艺术与传媒学院将2025年暑期“三下乡”纳入年度重点育人工作,提前1个月启动筹备工作:组建专项筹备小组,结合学院“懂艺术、会服务、能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实践方案;针对参与学生开展岗前培训,内容涵盖专业技能应用、基层沟通技巧、安全防护知识等,确保每一支实践队伍都具备“专业性、实效性、持续性”——既能用专业能力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又能通过长期服务形成实践成果,避免“走过场”式实践。
作为以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教学单位,学院本次“三下乡”始终紧扣专业特色,推动舞蹈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等核心技能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各实践队伍通过明确专业分工,让“课堂所学”真正转化为“服务所用”:擅长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为乡村文化站设计宣传海报、非遗项目文创产品;舞蹈表演专业学生为社区文化活动编排节目,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各团队还通过“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结合的方式,在满足基层文化、公益需求的同时,深化对专业价值的理解——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应用能力,更让基层群众感受到艺术与传媒学科的“温度”。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院实践育人体系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青春力量”。对学生而言,通过深入基层一线,他们跳出课堂“象牙塔”,直面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对基层而言,实践队伍带来的专业服务,填补了部分地区文化建设、公益服务的人才缺口,为乡村文化振兴、社区公益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艺术与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三下乡”的圆满收官,标志着学院实践育人工作迈出规模化、专业化新步伐。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三下乡”为载体,深化“专业+实践+服务”的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让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青春力量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绽放光彩。
经过评选,现将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评比公示如下:
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公示如下:
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公示如下:
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公示如下:
此次活动总结和评选既是对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验,也为优秀实践经验的推广搭建了平台。后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总结优秀实践案例,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