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内容生产与运营能力、网络数据跟踪分析与挖掘技能,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能够在各级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媒体部门从事内容策划与制作、品牌传播、互联网运营、舆情分析等工作,胜任信息采编、设计制作、媒体创意、项目运营等新兴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2学分)、新媒体创意策划(4学分)、新媒体音视频编辑(4学分)、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4学分)、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2学分)、新媒体运营(2学分)。
三、实践环节
本专业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系列化、模块化的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内容涵盖新闻写作实践、新闻摄影实践、短视频拍摄实践、非线性编辑实践等基础技能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闻采编发实践、电视新闻节目实践、融合新闻与深度报道实践等全流程综合实践;同时,重点设置新媒体创意策划实践、新媒体运营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站设计与运营实践、多媒体作品创作实践等前沿应用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策划、运营与执行能力。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是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与总结。
四、就业分析
随着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社会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可在政府宣传部门、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文化传媒机构等从事新媒体策划、运营、设计与管理类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五、师资力量
本专业团队由学术根基扎实的专任教师和具备丰富业界经验的行业专家共同构成,教师具备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等多元学科背景。教师队伍兼任国家广电总局讲师、青岛日报社编辑等机构职务,能及时把握行业前沿动态。这支兼具深厚理论素养与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新媒体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六、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新媒体内容生产、运营管理、技术应用等相关领域就业,具体包括:
1.新闻媒体、互联网公司的内容编辑、记者、新媒体运营师;
2.企事业单位的品牌宣传、舆情分析、社交媒体运营岗位;
3.广告传媒公司的创意策划、数字营销、视频制作岗位;
4.新媒体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用户增长运营等互联网新兴职位;
5.自由职业者,从事短视频创作、自媒体运营、数字内容创业等。